新闻中心

羽球传情促交融:厦大第二届境内外师生赛落幕

近日,厦门大学风雨球馆内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,由体育教学部联合台湾研究院主办,台湾研究院研究生会、中华文化促进学社承办的第二届境内外师生羽毛球交流赛圆满落幕。这场以 “以球会友、以赛传情” 为核心的体育盛会,吸引了来自思明、翔安、漳州三大校区的师生踊跃参与,在挥拍跃动间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沟通桥梁。

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,本届赛事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迭代升级,创新推出 “基础分 + 激励分” 的组队机制,鼓励跨学院、跨身份融合组队。规则明确要求每支队伍至少包含 1 名台港澳生,邀请老师参赛可加 3 分,每多一名台港澳生加盟再加 3 分,这种设计让 32 支参赛队伍中,跨学院组合占比超 60%,台港澳师生参与人数较首届增长 20%,真正实现了 “师生同场、境内外同心” 的赛事初衷。

比赛现场分为竞技与趣味两大板块,既有考验战术配合的接龙击球赛,也有充满欢声笑语的发球入盆、羽毛球 “保龄球” 等项目。在接龙击球赛场,来自管理学院的陈老师与台湾研究院的澳门学生林晓雯组成的 “跨代组合” 尤为亮眼,面对年轻对手的凌厉攻势,陈老师凭借精准吊球化解危机,林晓雯则以迅捷步伐弥补防守空隙,两人每回合结束后的击掌鼓劲,成为赛场上最动人的风景。趣味赛区内,化学化工学院的队伍用自制的硬纸板球拍完成道具击球任务,尽管频频出现 “擦边球” 失误,却引得围观师生阵阵善意的哄笑,不同口音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,打破了语言与地域的隔阂。

“比起输赢,更珍贵的是并肩作战的默契。” 来自台中、就读于经济学院的邵彬瑞已是第二次参赛,他所在的队伍此次吸纳了两名 mainland 同学和一位华侨大学交流生,“赛前我们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合练,从互不熟悉到能预判彼此的跑位,这种信任感在球场外也延续到了学业交流中。” 赛事裁判长、体育教学部王教练介绍,为保证公平性,组委会提前组织裁判培训,对踩线发球、违规接球等行为制定明确扣分标准,3 分钟限时、每犯规扣 3 球的规则让趣味项目也兼具竞技严谨性。

闭幕式上,台湾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文为获奖队伍颁奖时强调:“体育是最天然的交流纽带。首届赛事让 159 名师生结缘,本届赛事更让这份情谊生根发芽,不少队伍赛后已自发组建羽毛球兴趣小组,这正是赛事‘不止于赛’的价值所在。” 据了解,主办方将整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制成纪念册,同步发起 “羽球故事” 征集活动,让球场内外的温暖记忆持续传递。

羽球传情促交融:厦大第二届境内外师生赛落幕

从精准发球到默契接球,从赛场比拼到赛后畅谈,羽毛球在厦大的校园里划出了一道道连接心灵的弧线。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技能的较量,更是文化交融的舞台,为境内外师生搭建起常态化交流的平台,让团结协作、拼搏进取的精神在青春校园里久久回响。

betway西汉姆联,西汉母联官网,必威西汉姆联官网,betway西汉姆联平台

若你想补充赛事的具体获奖名单、增加某支队伍的精彩故事,或对内容侧重点有调整需求,欢迎随时告知。

发表评论